最近,青年是个很热门的词。
一百年前的五月四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国的青年率先觉醒,而后扩大到各阶层广泛参与,共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青年们为国家奔走、呐喊,敢于与旧社会抗争,追求真理和进步,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中国近代史上率先书写了一个大写的我,体现出了伟大的历史自觉与担当精神。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无疑是划时代的,当日中国的青年自然是一群值得让历史铭记的人。
一百年过去了,今日的青年又是怎样的呢?
记得“80后”这个词刚刚出现时是带有贬义的,社会上对当时新崛起的一代青年人某些观念和做法不尽赞同,于是贴了一个标签,不那么友好的标签。后来大家发现,每一代人身上形成的不同特征其实是与其成长环境和背景息息相关的。于是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时代不断进步,社会日渐发展,人类更趋文明,大家对“80后”、包括后来的“90后”与现在的“00”后开始用一种更包容、更赞赏的态度,先是发现这些青年人身上的优点,甚至慢慢去接受青年人的一些思想和行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中,“新青年”这个词又重回大众的视野。一百年过去了,同是“新青年”,二者是继承也是发展的关系,传承不灭的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但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又有哪些新变化,或者说今日的青年要完全复制百年前青年们的所有思想和做法吗?
1916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后第一期发表的一篇文章就叫做《新青年》,他提出了新青年的标准是“生理上身体强壮;心理上是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而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以自力创造幸福,而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大体看来,这和我们如今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培养目标有其共通之处,却又不完全相同。所以一百年后这个“新”的意义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我以为“新”的不同可以体现在至少三点,即新的成长要求、新的机遇挑战和新的时代使命。
一是新的成长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六点要求: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召唤更堪大任的新青年。新的时代环境对青年的成长提出了更高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抛洒一腔热血或是大声呐喊几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真正能够成为立志、爱国、担当、奋斗、求学、修德的栋梁之材,为社会所用。
二是新的机遇挑战。一百年前的中国深陷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饱受屈辱,所以五四运动首先是一场爱国运动,当时的青年面对国家危亡寸步不让,誓死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放眼今日眼前的世界,中国的地位和成就举世瞩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然而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信息化时代的新生活方式,多元化社会思潮的相继涌现,这些都已经完全不同于百年前的样子。如何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坚定方向,披荆斩棘,对今日的青年来说,这些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三是新的时代使命。一百年的风雨沧桑,一百年的风云变幻,一百年的不断拼搏,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艰苦奋斗,今日青年们的时代使命已经从“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转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国的未来依然需要青年们继续书写,接力奋斗,为人类做贡献。
李大钊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鲁迅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毛泽东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习近平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愿青年们用最好的时光成就最好的自己,创造最好的时代,开启最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