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学生工作部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学生工作处 武装部

榜样的力量

当前位置: 首页  榜样的力量

“扫地僧”博士杨小军的赤子情怀

发布者:xgc发布时间:2017-03-28浏览次数:708

“扫地僧”博士杨小军的赤子情怀

采访手记:笔者最早了解到杨小军源于去年4月中国矿业大学的一份2012年至2015年ESI引用前3%论文榜单,当时看到有不少文章都是一名叫“Yang, Xiao-Jun”的作者发表的,排在前三名的文章均为其所作。为了采访这位“学术大牛”,笔者从各个部门、学院多方打听,竟无功而返。最终,笔者从一篇论文致谢中看到了感谢高峰老师的表述,沿着这条线索找到了杨小军。

与杨小军初次见面是去年9月,时值他硕士毕业7年后再次回到矿大师从高峰教授读书,当笔者提出要采访报道时被婉拒,他觉得自己还是要再做出些成绩。前几天,他终于接受了采访。


初见杨小军,人们很难把学术大牛和面前这位低调、不善言辞甚至有点腼腆的36岁博士生联系起来。但一进入学术方面的交流,他竟滔滔不绝,一时刹不住车。


一份纯粹的学霸式成果

采访前,记者从同事处了解到了杨小军的基本学术成果,一时竟有亮瞎眼睛的感觉,不敢相信这是一位博士生的成绩,更不敢相信除了上学期间,这些学术成果基本都是业余7年时间创造的。

迄今为止,杨小军共发表论文 130 篇,其中SCI论文90篇(其中第一作者31篇)。

15篇论文(其中第一作者12篇)入选2017年SCI最新数据库ESI高水平论文,总被引频次433次,单篇最高被引频次89次(我校ESI高水平论文总数81篇)。

他是局部分数阶微积分学的创立人之一,目前已有国外博士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并已毕业。

他从泛函分析的角度,导出了局部分数阶微积学的积分变换,建立了分形数学分析理论,这一理论由爱思唯尔出版公司等出版社出版了4本英文书籍(专著3本、编辑书籍1本),并发表在28本SCI检索期刊。

他创立了常阶次和变阶次微积分的理论应用到反常松弛和扩散理论中,常阶次微积分理论打开了9个研究方向。

同时,他还拓展了经典的积分变换,已经出版在Applied Mathematics Letters和Thermal Science,目前正在进行粘弹性理论的研究。

杨小军还兼职10本SCI杂志的编辑及多个其他类型的杂志编辑,帮助90多个SCI杂志审稿,兼职于多本SCI杂志的主客座编辑和客座编辑。

他硕士期间发表8篇学术论文,毕业后3年,因硕士期间论文影响力,受邀至河海大学作专题学术报告。

2009年硕士毕业后,杨小军在上海从事机械设计工作,到去年考入我校全日制博士,7年间发表论文114篇,其中SCI论文71篇。

自己尚未博士毕业,已有多名国外学生希望跟随他攻读博士。

博士入学未满一年,已有大学向他抛出了特聘教授的橄榄枝。

杨小军是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固体力学2016级博士生。目前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局部分数阶导数,分数阶微积分(常数阶和变变阶次),微分方程的分析、逼近、数值和确解,积分变换及其应用,非线性动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岩石力学,粘弹性力学,热、流体和交通流,小波及其信号处理,生物数学及其数学物理。


一名纯粹的全职博士生

1981年,杨小军出生在甘肃的农村家庭,小时候顽皮的他,在刚入学时并未显示出什么数学天赋或者“学霸”气质。一年级数学考试仅为6分,二年级达到及格水平,经过努力,在小学毕业时成绩为全县第2名。

而更富有传奇色彩的是,他的“乘法口诀表”是不识字的母亲教给她的,她母亲则是听别人背诵乘法口诀时学会的。而他的几个小伙伴也是在他母亲的教导下,背会了“乘法口诀表”,完成了数学启蒙教育。

2002年,杨小军考入黑龙江科技学院(现黑龙江科技大学),2006年,攻读我校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硕士就读期间,导师高峰老师根据当时的学科前沿和杨小军的兴趣和性格特点,选择了当时还少有人问津的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及应用作为他的科研方向。杨小军开始了在学术上的起跑,而这一起跑,使杨小军体会到了学术钻研的乐趣并沉醉于中,“每天就是看书、查资料,看了很多英语的书,也尝试着写英语的论文”。

开始学术海洋航行的他,迈向了纯粹的学术探索之路。“虽然生活经费方面很紧张,但是真的不想浪费时间去做勤工助学兼职,就想查资料、写论文。”

就在去年博士入学报到的前一晚,杨小军经过论证,创立了常阶次和变阶次微积分的理论应用到反常松弛和扩散理论中,并在康奈尔大学预印本发表,目前,相关研究将在Thermal Science 和Physica A发表。

如今的他也是如此,每天的学习生活非常纯粹,“就是进行学术文章查询,论文写作,评论文章,国外学术专著阅读,审稿,和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交流。每个月评二三十篇学术文章。”

聊到此处,杨小军将自己的skype软件打开,和记者聊起来,“你看,这是印度的一个博士生,和我交流审稿的事情;这是英国的一个博士后,和我交流论文的事情;这是……”


一位纯粹的学术爱好者

出生在农村家庭的杨小军,求学路中受到过学费的困扰,也经历了就业养家和继续深造的两难抉择。

大学即将毕业时,父母希望杨小军赶快找个工作,而喜欢读书的他决定考个公费的研究生继续深造,“这样家里就没有经济压力了嘛”,杨小军笑着说。“我入学时候,是专业里招生考试入学的唯一一名公费生。”提起考研时的点滴,他说,“数学书上每页的知识点我都能背下来,提起哪个公式,我都知道在第几页。”

当记者谈起因为英语四级没通过,错过了被推荐攻读博士的机会时,杨小军摇摇头说,“这并不可惜,如果那时候不是全身心地去看书、看外文资料,而是专心去考级,可能我也就不会那么喜欢纯粹的学术研究。每个人每个时期的侧重点都不同,不必遗憾。”

2009年,杨小军硕士毕业后进入上海一家企业工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工作之余,他对学术钻研近乎痴迷,从2009年到2016年考入我校攻读博士前,接受和发表了114篇学术论文,其中,高水平论文有71篇。“就是因为喜欢嘛,发出去的论文有人看,可以和别人交流。”

导师高峰老师看到了杨小军的成果非常惊喜,他希望杨小军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和更好的研究环境,多次和杨小军深谈,对他未来的发展做了整体规划,于是杨小军决定回矿大读博士。

回想决定考博时,一个三口之家已经在上海安家,而那时妻子已经有了二胎身孕。“我爱人也犹豫过,但她还是坚决支持我。”杨小军说,“错过了一次机会,就不要再错过,当机会再来时,一定要紧紧抓住。”

去年,杨小军以全职研究生的新角色开始攻读博士时已经35岁,两个孩子一个已经3岁,一个刚刚出生。

妻子一直是杨小军学术追求路上的陪伴者、支持者。杨小军说,在他出版专著时,她妻子怕他太累,不同意。“但是后来,她自己每天下班后哄睡孩子,就帮我修改手稿。虽然偶尔也会把公式改错。”杨小军笑着说。


一颗纯粹的感恩之心

黄土地在杨小军的成长中烙下了质朴、纯粹、厚重、感恩的基因。

和他交流,似乎嘘寒问暖式的开场有些多余,更不需拐弯抹角的提问,这样一位纯粹的学术爱好者,单纯、质朴,这样一位纯粹的学子,感恩、坚毅。

大学阶段,他经济困难,在老师的资助下才得以毕业。说起来说,他非常感激,又愧疚这么多年没能回去看看。

提到为什么硕士毕业工作期间发表论文时署名单位是矿大,为什么会决定回矿大读博,他都用“母校”一词来回答。

“这是我母校啊。没有矿大给我公费生名额,我就不可能继续学业。入学后,没有高峰老师和其他老师的科研经费支持和培养,我就不可能在学术上启航,更不可能如此爱好学术研究。没有母校的支持,也不可能有我现在的学术成果。这是我母校。能被老师认可,我就很开心。还奢求什么呢。”

谈起导师,杨小军说,“高峰老师是我永远的榜样。他丰富的知识面和深厚的力学功底,开阔的心胸、淡泊名利的态度、平易近人的为人,是我学习的榜样。”

现阶段,妻子辞职,带着两个孩子随他一起来徐生活,从上海到徐州,从工作到求学,从一家三口到一家四口,无论是生活方式上还是生活水平上,都需要一段适应期,有时会处于窘迫的状态,目前家庭的开支主要是靠工作时期的积蓄来维持。

君子安贫乐道。谈及此,杨小军也是坦然一笑,“这是我的选择,不必要遗憾、抱怨什么的,坦然面对,想办法解决就可以了。”


谈及未来的发展,杨小军说,“我给自己的目标是,发表百篇SCI论文,提前博士毕业,进入高校工作。我也希望自己能成立一个复杂性科学研究所,建立一个复杂性科学的杂志,把分数阶微积分学和分形分析理论发展下去。”

  


榜样的力量

“扫地僧”博士杨小军的赤子情怀

发布者:xgc 发布时间:2017-03-28 浏览次数:708

“扫地僧”博士杨小军的赤子情怀

采访手记:笔者最早了解到杨小军源于去年4月中国矿业大学的一份2012年至2015年ESI引用前3%论文榜单,当时看到有不少文章都是一名叫“Yang, Xiao-Jun”的作者发表的,排在前三名的文章均为其所作。为了采访这位“学术大牛”,笔者从各个部门、学院多方打听,竟无功而返。最终,笔者从一篇论文致谢中看到了感谢高峰老师的表述,沿着这条线索找到了杨小军。

与杨小军初次见面是去年9月,时值他硕士毕业7年后再次回到矿大师从高峰教授读书,当笔者提出要采访报道时被婉拒,他觉得自己还是要再做出些成绩。前几天,他终于接受了采访。


初见杨小军,人们很难把学术大牛和面前这位低调、不善言辞甚至有点腼腆的36岁博士生联系起来。但一进入学术方面的交流,他竟滔滔不绝,一时刹不住车。


一份纯粹的学霸式成果

采访前,记者从同事处了解到了杨小军的基本学术成果,一时竟有亮瞎眼睛的感觉,不敢相信这是一位博士生的成绩,更不敢相信除了上学期间,这些学术成果基本都是业余7年时间创造的。

迄今为止,杨小军共发表论文 130 篇,其中SCI论文90篇(其中第一作者31篇)。

15篇论文(其中第一作者12篇)入选2017年SCI最新数据库ESI高水平论文,总被引频次433次,单篇最高被引频次89次(我校ESI高水平论文总数81篇)。

他是局部分数阶微积分学的创立人之一,目前已有国外博士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并已毕业。

他从泛函分析的角度,导出了局部分数阶微积学的积分变换,建立了分形数学分析理论,这一理论由爱思唯尔出版公司等出版社出版了4本英文书籍(专著3本、编辑书籍1本),并发表在28本SCI检索期刊。

他创立了常阶次和变阶次微积分的理论应用到反常松弛和扩散理论中,常阶次微积分理论打开了9个研究方向。

同时,他还拓展了经典的积分变换,已经出版在Applied Mathematics Letters和Thermal Science,目前正在进行粘弹性理论的研究。

杨小军还兼职10本SCI杂志的编辑及多个其他类型的杂志编辑,帮助90多个SCI杂志审稿,兼职于多本SCI杂志的主客座编辑和客座编辑。

他硕士期间发表8篇学术论文,毕业后3年,因硕士期间论文影响力,受邀至河海大学作专题学术报告。

2009年硕士毕业后,杨小军在上海从事机械设计工作,到去年考入我校全日制博士,7年间发表论文114篇,其中SCI论文71篇。

自己尚未博士毕业,已有多名国外学生希望跟随他攻读博士。

博士入学未满一年,已有大学向他抛出了特聘教授的橄榄枝。

杨小军是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固体力学2016级博士生。目前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局部分数阶导数,分数阶微积分(常数阶和变变阶次),微分方程的分析、逼近、数值和确解,积分变换及其应用,非线性动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岩石力学,粘弹性力学,热、流体和交通流,小波及其信号处理,生物数学及其数学物理。


一名纯粹的全职博士生

1981年,杨小军出生在甘肃的农村家庭,小时候顽皮的他,在刚入学时并未显示出什么数学天赋或者“学霸”气质。一年级数学考试仅为6分,二年级达到及格水平,经过努力,在小学毕业时成绩为全县第2名。

而更富有传奇色彩的是,他的“乘法口诀表”是不识字的母亲教给她的,她母亲则是听别人背诵乘法口诀时学会的。而他的几个小伙伴也是在他母亲的教导下,背会了“乘法口诀表”,完成了数学启蒙教育。

2002年,杨小军考入黑龙江科技学院(现黑龙江科技大学),2006年,攻读我校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硕士就读期间,导师高峰老师根据当时的学科前沿和杨小军的兴趣和性格特点,选择了当时还少有人问津的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及应用作为他的科研方向。杨小军开始了在学术上的起跑,而这一起跑,使杨小军体会到了学术钻研的乐趣并沉醉于中,“每天就是看书、查资料,看了很多英语的书,也尝试着写英语的论文”。

开始学术海洋航行的他,迈向了纯粹的学术探索之路。“虽然生活经费方面很紧张,但是真的不想浪费时间去做勤工助学兼职,就想查资料、写论文。”

就在去年博士入学报到的前一晚,杨小军经过论证,创立了常阶次和变阶次微积分的理论应用到反常松弛和扩散理论中,并在康奈尔大学预印本发表,目前,相关研究将在Thermal Science 和Physica A发表。

如今的他也是如此,每天的学习生活非常纯粹,“就是进行学术文章查询,论文写作,评论文章,国外学术专著阅读,审稿,和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交流。每个月评二三十篇学术文章。”

聊到此处,杨小军将自己的skype软件打开,和记者聊起来,“你看,这是印度的一个博士生,和我交流审稿的事情;这是英国的一个博士后,和我交流论文的事情;这是……”


一位纯粹的学术爱好者

出生在农村家庭的杨小军,求学路中受到过学费的困扰,也经历了就业养家和继续深造的两难抉择。

大学即将毕业时,父母希望杨小军赶快找个工作,而喜欢读书的他决定考个公费的研究生继续深造,“这样家里就没有经济压力了嘛”,杨小军笑着说。“我入学时候,是专业里招生考试入学的唯一一名公费生。”提起考研时的点滴,他说,“数学书上每页的知识点我都能背下来,提起哪个公式,我都知道在第几页。”

当记者谈起因为英语四级没通过,错过了被推荐攻读博士的机会时,杨小军摇摇头说,“这并不可惜,如果那时候不是全身心地去看书、看外文资料,而是专心去考级,可能我也就不会那么喜欢纯粹的学术研究。每个人每个时期的侧重点都不同,不必遗憾。”

2009年,杨小军硕士毕业后进入上海一家企业工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工作之余,他对学术钻研近乎痴迷,从2009年到2016年考入我校攻读博士前,接受和发表了114篇学术论文,其中,高水平论文有71篇。“就是因为喜欢嘛,发出去的论文有人看,可以和别人交流。”

导师高峰老师看到了杨小军的成果非常惊喜,他希望杨小军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和更好的研究环境,多次和杨小军深谈,对他未来的发展做了整体规划,于是杨小军决定回矿大读博士。

回想决定考博时,一个三口之家已经在上海安家,而那时妻子已经有了二胎身孕。“我爱人也犹豫过,但她还是坚决支持我。”杨小军说,“错过了一次机会,就不要再错过,当机会再来时,一定要紧紧抓住。”

去年,杨小军以全职研究生的新角色开始攻读博士时已经35岁,两个孩子一个已经3岁,一个刚刚出生。

妻子一直是杨小军学术追求路上的陪伴者、支持者。杨小军说,在他出版专著时,她妻子怕他太累,不同意。“但是后来,她自己每天下班后哄睡孩子,就帮我修改手稿。虽然偶尔也会把公式改错。”杨小军笑着说。


一颗纯粹的感恩之心

黄土地在杨小军的成长中烙下了质朴、纯粹、厚重、感恩的基因。

和他交流,似乎嘘寒问暖式的开场有些多余,更不需拐弯抹角的提问,这样一位纯粹的学术爱好者,单纯、质朴,这样一位纯粹的学子,感恩、坚毅。

大学阶段,他经济困难,在老师的资助下才得以毕业。说起来说,他非常感激,又愧疚这么多年没能回去看看。

提到为什么硕士毕业工作期间发表论文时署名单位是矿大,为什么会决定回矿大读博,他都用“母校”一词来回答。

“这是我母校啊。没有矿大给我公费生名额,我就不可能继续学业。入学后,没有高峰老师和其他老师的科研经费支持和培养,我就不可能在学术上启航,更不可能如此爱好学术研究。没有母校的支持,也不可能有我现在的学术成果。这是我母校。能被老师认可,我就很开心。还奢求什么呢。”

谈起导师,杨小军说,“高峰老师是我永远的榜样。他丰富的知识面和深厚的力学功底,开阔的心胸、淡泊名利的态度、平易近人的为人,是我学习的榜样。”

现阶段,妻子辞职,带着两个孩子随他一起来徐生活,从上海到徐州,从工作到求学,从一家三口到一家四口,无论是生活方式上还是生活水平上,都需要一段适应期,有时会处于窘迫的状态,目前家庭的开支主要是靠工作时期的积蓄来维持。

君子安贫乐道。谈及此,杨小军也是坦然一笑,“这是我的选择,不必要遗憾、抱怨什么的,坦然面对,想办法解决就可以了。”


谈及未来的发展,杨小军说,“我给自己的目标是,发表百篇SCI论文,提前博士毕业,进入高校工作。我也希望自己能成立一个复杂性科学研究所,建立一个复杂性科学的杂志,把分数阶微积分学和分形分析理论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