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学生工作部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学生工作处 武装部

创业之星

当前位置: 首页  创业教育  创业之星

追逐光影的年轻人——记徐州蔷识博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矿业大学2009届毕业生郭晓蔷

发布者:就业指导发布时间:2015-05-28浏览次数:2256

      主要简历:郭晓蔷,女,汉族,1988年生,安徽省萧县人,2009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历,蔷机构·亿夫广告公司(现更名为徐州蔷识博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

      06年在校期间开始自主创业,毕业至今一直坚持创业,公司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2009年该公司赢得了中国矿业大学百年校庆宣传片的制作权,2010年7月拍摄完成的电视栏目剧《天使麻辣烫》荣获徐州电视台“最佳影片”并在徐州电视台展播。2008年,自编、自导、自演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电影作品《滴答》,荣获2009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奖和优秀毕业设计团队。2010年,创作浪漫爱情短剧《未来日记》,荣获得江苏省数字短片大赛二等奖。2011年,蔷机构作品《water》荣获“百分百纯净新西兰——突破自我”电影短片最佳故事奖。先后为中国电信、徐工集团、绿地集团、中国人民银行、交通银行、徐州市市民卡、徐州市中医院、徐州妇幼保健院、矿务集团总医院、雷氏企业集团、徐州丰田汽车等政企客户提供宣传片制作服务。

      有人说,电影,是一个光与影交织的梦幻世界。而导演,就是那个追梦人。

      虽然无法企及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大腕在电影界创造的“伟业”,但在徐州却活跃着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凭借青春的激情和简陋的DV机,追逐着自己的电影梦,用光与影织就自己的理想。

      他们所拍的电影作品或许还有些青涩,甚至略显粗糙,但他们以自己的视野打量和感知世界,在作品里悉心收藏现实的无助与彷徨、青春的娇艳与感伤。

      他们的作品虽只在学校礼堂放映过,但或许某天他们的电影会走进电影院,走进大众的视野。

小动机促成大梦想

      2005年, 郭晓蔷考取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在专业老师的栽培和指导下,开始接触到摄像机,就对影视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大二开始,拍摄了三部完整的DV电影。

      2009年,郭晓蔷从中国矿业大学毕业,为了让自己的电影路走得更远,毕业后郭晓蔷成立了一家广告公司,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成就属于他们的电影梦。几年间已拍摄了近10部电影。  

      身为出生于1988年的准“90后”,郭晓蔷说,自己很幸运地成长于一个国产电影强劲复苏的年代,一部家用的DV机让她对拍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虽然是女孩儿,郭晓蔷却对鬼片很着迷。她用DV拍的第一部电影是大二上学期拍摄的一部鬼片,而且目的不纯,“是为了吓同学”。

      郭晓蔷的这部处女作相当成功地吓到了一批人,据说,有些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晚上单独上洗手间仍会害怕。这让郭晓蔷有种成就感,对拍电影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

      大二暑假,郭晓蔷自编、自导、自演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作品《滴答》。这部长达两小时的悬疑电影,讲的是生活放纵、不受拘束的大学生明蓝,无意间收到了一封奇怪游戏的邀请书,如果输掉游戏他将失去最心爱的东西。最初,明蓝不以为然,但奇怪的事情却接踵而来,他一面抗拒一面不得不遵守游戏规则。在对方的威胁和操纵下,他渐渐变成了游戏中的一个木偶……

      这部电影倾注了郭晓蔷的全部激情。写剧本、挑演员、选场地,郭晓蔷都是亲力亲为。而电影拍摄时正值盛夏,气温最高达38度,几乎每个剧组人员都被暴晒掉一层皮,郭晓蔷专门跑到医院买了专治晒伤的药膏。“防晒系数再高的防晒霜在那种情况下都不管用。”郭晓蔷笑着说,“我现在小麦色皮肤就是当时晒成的”。虽然拍摄过程极其辛苦,但最让郭晓蔷感到欣慰的是,因为这部电影的拍摄,她寻到了知音,聚集起了一批同样喜爱电影的同学共同筑梦。

      三个月后,《滴答》拍摄完成,首映放在矿大图书馆报告厅。当时能坐400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最后连走道都挤满了人,以至主创人员被挤在墙边的一角。放映结束后,全体观众起立鼓掌,朋友、同学、老师也纷纷向郭晓蔷表示祝贺。“我想每一个导演等待的就是这样一个时刻,那一刻让我决定了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回忆当初,郭晓蔷至今仍心潮澎湃。

      《滴答》之后又在矿大镜湖大讲堂里放了两次,每次都是观众爆满。最令郭晓蔷和其它主创人员兴奋的是,《滴答》参加了2008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巡展并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随后,郭晓蔷开始尝试多种形式的影视创作。2010年,她导演了五集电视栏目剧《天使麻辣烫》,在徐州电视台播出,并获得了当年徐州市最佳电视作品奖。同年,她还创作了浪漫爱情短剧《未来日记》,获得江苏省数字短片大赛二等奖。

追梦路上荆棘丛生

      大学生拍电影听起来很美,实际干起来就是另一番滋味了。首先最大的一个坎就是资金,这导致他们的摄像、场地、灯光以及轨道、摇臂等设备都是非专业的,有些演员还会兼职做后期,场记也可能跑去打灯光。

      郭晓蔷回忆说,拍电影时,服装需演员自备,场地是蹭的,机器是朋友的,一些设备没钱买,就自己动手做。比如反光板,就是先买来锡纸,再用手慢慢揉,然后贴到纸盒上,吊杆话筒则由绑在扫把一头的话筒充当。

      除了钱,学生导演还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小麻烦”。由于与专业学习无关,在校园内拍摄电影、短剧常被看成是不务正业而受到各种制约,使拍摄有时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最令他们头痛的是,由于他们大多是非科班出身,许多拍摄技法都是在实践中琢磨,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2010年,毕业后的郭晓蔷创立了一家广告公司。公司目前有9个人,全部是“合得来”的、“喜欢电影”的“同道中人”。他们用拍电影的创意、手法拍摄广告视频,然后用广告收入投资电影制作。同时他们还定期进行电影制作的各种培训,让大家能了解最尖端的电影拍摄手法、拍摄理念,从非专业电影人逐渐成为专业人士。

      郭晓蔷给公司起名叫“蔷机构”。用她的话说,蔷薇喜阳光,耐半阴,亦耐寒,在大部分地区都能露地越冬。而他们的电影梦也正如蔷薇一般,虽然在很多人看来不切实际、遥不可及,但因心向阳光,终会花开遍野。

      蔷机构的成立,是完全有征兆的。一群拥有共同梦想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并拍摄了不少让自己很得意的作品,觉得自己的人生也因为不断奋斗变得很靠谱。06年在校期间就已创办成立徐州亿夫广告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徐州蔷识博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10年香港注册成立蔷机构国际影视传媒中心。从简单的广告片到一个个知名品牌广告以及世界五百强企业宣传片,蔷机构青年们觉得自己一瞬间就成熟了。并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深知,所谓的专业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对画面和制作的执迷,更重要的是对内容和思想上的斟酌。

      “蔷机构”成立两年多来,已成功拍摄多部广受关注的短剧和电影,先后为中国电信、徐工集团、绿地集团、中国人民银行、交通银行、徐州市市民卡、徐州市中医院、徐州妇幼保健院、矿务集团总医院、雷氏企业集团、徐州丰田汽车等政企客户提供宣传片制作服务。这帮因电影结缘的年轻人正向着心中的梦想一步步靠近。

终极目标不再遥远

      “有想过要把自己的作品放进电影院吗?”笔者这样问她。郭晓蔷回答说:“这个目标虽现阶段很难实现,但却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郭晓蔷说,由于不熟悉其他生活方式,大学生拍电影,一般都囿于校园题材。加之拍摄技术的稚嫩和制作经费的缺乏,使电影制作大多较为粗糙,这样的电影作品要想走进电影院还需克服许多实际的问题。“大学生电影天生的弱点,注定了它的主要传播方式只能是小众的,或者是通过网络。影院,毕竟还是科班和专业的舞台。不过‘蔷机构’成立后,我们已看到了走向终极目标的路。”

      在许多业内人士的眼中,校园商业片其实大有可挖掘的空间。像现在很火的美剧,比如《绯闻女孩》、《歌舞青春》,很多讲的就是大学生,甚至是高中生的生活。在这些电影里除了有扣人心弦的剧情、动感的音乐元素外,最重要的是剧中传递着某种文化情结,总能拨动人心弦,于是抓住了观众。

      郭晓蔷说,他们现在正在尝试于校园素材中增添一些新的元素,展现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和多元的文化生态,即将开拍的一部电影就是讲述与时下流行词汇“富二代”、“官二代”有关的故事。

      尽管还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但大学生导演们对电影的激情,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正是国产电影的希望所在。他们向前的一小步,或许会汇聚成中国电影前进的一大步。


创业教育

追逐光影的年轻人——记徐州蔷识博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矿业大学2009届毕业生郭晓蔷

发布者:就业指导 发布时间:2015-05-28 浏览次数:2256

      主要简历:郭晓蔷,女,汉族,1988年生,安徽省萧县人,2009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历,蔷机构·亿夫广告公司(现更名为徐州蔷识博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

      06年在校期间开始自主创业,毕业至今一直坚持创业,公司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2009年该公司赢得了中国矿业大学百年校庆宣传片的制作权,2010年7月拍摄完成的电视栏目剧《天使麻辣烫》荣获徐州电视台“最佳影片”并在徐州电视台展播。2008年,自编、自导、自演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电影作品《滴答》,荣获2009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奖和优秀毕业设计团队。2010年,创作浪漫爱情短剧《未来日记》,荣获得江苏省数字短片大赛二等奖。2011年,蔷机构作品《water》荣获“百分百纯净新西兰——突破自我”电影短片最佳故事奖。先后为中国电信、徐工集团、绿地集团、中国人民银行、交通银行、徐州市市民卡、徐州市中医院、徐州妇幼保健院、矿务集团总医院、雷氏企业集团、徐州丰田汽车等政企客户提供宣传片制作服务。

      有人说,电影,是一个光与影交织的梦幻世界。而导演,就是那个追梦人。

      虽然无法企及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大腕在电影界创造的“伟业”,但在徐州却活跃着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凭借青春的激情和简陋的DV机,追逐着自己的电影梦,用光与影织就自己的理想。

      他们所拍的电影作品或许还有些青涩,甚至略显粗糙,但他们以自己的视野打量和感知世界,在作品里悉心收藏现实的无助与彷徨、青春的娇艳与感伤。

      他们的作品虽只在学校礼堂放映过,但或许某天他们的电影会走进电影院,走进大众的视野。

小动机促成大梦想

      2005年, 郭晓蔷考取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在专业老师的栽培和指导下,开始接触到摄像机,就对影视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大二开始,拍摄了三部完整的DV电影。

      2009年,郭晓蔷从中国矿业大学毕业,为了让自己的电影路走得更远,毕业后郭晓蔷成立了一家广告公司,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成就属于他们的电影梦。几年间已拍摄了近10部电影。  

      身为出生于1988年的准“90后”,郭晓蔷说,自己很幸运地成长于一个国产电影强劲复苏的年代,一部家用的DV机让她对拍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虽然是女孩儿,郭晓蔷却对鬼片很着迷。她用DV拍的第一部电影是大二上学期拍摄的一部鬼片,而且目的不纯,“是为了吓同学”。

      郭晓蔷的这部处女作相当成功地吓到了一批人,据说,有些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晚上单独上洗手间仍会害怕。这让郭晓蔷有种成就感,对拍电影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

      大二暑假,郭晓蔷自编、自导、自演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作品《滴答》。这部长达两小时的悬疑电影,讲的是生活放纵、不受拘束的大学生明蓝,无意间收到了一封奇怪游戏的邀请书,如果输掉游戏他将失去最心爱的东西。最初,明蓝不以为然,但奇怪的事情却接踵而来,他一面抗拒一面不得不遵守游戏规则。在对方的威胁和操纵下,他渐渐变成了游戏中的一个木偶……

      这部电影倾注了郭晓蔷的全部激情。写剧本、挑演员、选场地,郭晓蔷都是亲力亲为。而电影拍摄时正值盛夏,气温最高达38度,几乎每个剧组人员都被暴晒掉一层皮,郭晓蔷专门跑到医院买了专治晒伤的药膏。“防晒系数再高的防晒霜在那种情况下都不管用。”郭晓蔷笑着说,“我现在小麦色皮肤就是当时晒成的”。虽然拍摄过程极其辛苦,但最让郭晓蔷感到欣慰的是,因为这部电影的拍摄,她寻到了知音,聚集起了一批同样喜爱电影的同学共同筑梦。

      三个月后,《滴答》拍摄完成,首映放在矿大图书馆报告厅。当时能坐400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最后连走道都挤满了人,以至主创人员被挤在墙边的一角。放映结束后,全体观众起立鼓掌,朋友、同学、老师也纷纷向郭晓蔷表示祝贺。“我想每一个导演等待的就是这样一个时刻,那一刻让我决定了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回忆当初,郭晓蔷至今仍心潮澎湃。

      《滴答》之后又在矿大镜湖大讲堂里放了两次,每次都是观众爆满。最令郭晓蔷和其它主创人员兴奋的是,《滴答》参加了2008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巡展并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随后,郭晓蔷开始尝试多种形式的影视创作。2010年,她导演了五集电视栏目剧《天使麻辣烫》,在徐州电视台播出,并获得了当年徐州市最佳电视作品奖。同年,她还创作了浪漫爱情短剧《未来日记》,获得江苏省数字短片大赛二等奖。

追梦路上荆棘丛生

      大学生拍电影听起来很美,实际干起来就是另一番滋味了。首先最大的一个坎就是资金,这导致他们的摄像、场地、灯光以及轨道、摇臂等设备都是非专业的,有些演员还会兼职做后期,场记也可能跑去打灯光。

      郭晓蔷回忆说,拍电影时,服装需演员自备,场地是蹭的,机器是朋友的,一些设备没钱买,就自己动手做。比如反光板,就是先买来锡纸,再用手慢慢揉,然后贴到纸盒上,吊杆话筒则由绑在扫把一头的话筒充当。

      除了钱,学生导演还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小麻烦”。由于与专业学习无关,在校园内拍摄电影、短剧常被看成是不务正业而受到各种制约,使拍摄有时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最令他们头痛的是,由于他们大多是非科班出身,许多拍摄技法都是在实践中琢磨,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2010年,毕业后的郭晓蔷创立了一家广告公司。公司目前有9个人,全部是“合得来”的、“喜欢电影”的“同道中人”。他们用拍电影的创意、手法拍摄广告视频,然后用广告收入投资电影制作。同时他们还定期进行电影制作的各种培训,让大家能了解最尖端的电影拍摄手法、拍摄理念,从非专业电影人逐渐成为专业人士。

      郭晓蔷给公司起名叫“蔷机构”。用她的话说,蔷薇喜阳光,耐半阴,亦耐寒,在大部分地区都能露地越冬。而他们的电影梦也正如蔷薇一般,虽然在很多人看来不切实际、遥不可及,但因心向阳光,终会花开遍野。

      蔷机构的成立,是完全有征兆的。一群拥有共同梦想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并拍摄了不少让自己很得意的作品,觉得自己的人生也因为不断奋斗变得很靠谱。06年在校期间就已创办成立徐州亿夫广告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徐州蔷识博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10年香港注册成立蔷机构国际影视传媒中心。从简单的广告片到一个个知名品牌广告以及世界五百强企业宣传片,蔷机构青年们觉得自己一瞬间就成熟了。并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深知,所谓的专业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对画面和制作的执迷,更重要的是对内容和思想上的斟酌。

      “蔷机构”成立两年多来,已成功拍摄多部广受关注的短剧和电影,先后为中国电信、徐工集团、绿地集团、中国人民银行、交通银行、徐州市市民卡、徐州市中医院、徐州妇幼保健院、矿务集团总医院、雷氏企业集团、徐州丰田汽车等政企客户提供宣传片制作服务。这帮因电影结缘的年轻人正向着心中的梦想一步步靠近。

终极目标不再遥远

      “有想过要把自己的作品放进电影院吗?”笔者这样问她。郭晓蔷回答说:“这个目标虽现阶段很难实现,但却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郭晓蔷说,由于不熟悉其他生活方式,大学生拍电影,一般都囿于校园题材。加之拍摄技术的稚嫩和制作经费的缺乏,使电影制作大多较为粗糙,这样的电影作品要想走进电影院还需克服许多实际的问题。“大学生电影天生的弱点,注定了它的主要传播方式只能是小众的,或者是通过网络。影院,毕竟还是科班和专业的舞台。不过‘蔷机构’成立后,我们已看到了走向终极目标的路。”

      在许多业内人士的眼中,校园商业片其实大有可挖掘的空间。像现在很火的美剧,比如《绯闻女孩》、《歌舞青春》,很多讲的就是大学生,甚至是高中生的生活。在这些电影里除了有扣人心弦的剧情、动感的音乐元素外,最重要的是剧中传递着某种文化情结,总能拨动人心弦,于是抓住了观众。

      郭晓蔷说,他们现在正在尝试于校园素材中增添一些新的元素,展现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和多元的文化生态,即将开拍的一部电影就是讲述与时下流行词汇“富二代”、“官二代”有关的故事。

      尽管还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但大学生导演们对电影的激情,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正是国产电影的希望所在。他们向前的一小步,或许会汇聚成中国电影前进的一大步。